真实性评价下的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 ——以《
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学生学习质量和数量的直接反映,并与学生的进步和成才密切相关。临床医学教育者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有效地应用评估,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相结合。课程教学中的传统评估方式是笔试,而笔试通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仅方便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难以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行评测,且无法进行实时动态观测。对于临床医学这类实践性强的应用学科,仅靠传统意义上的笔试难以达到准确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为此,我们将真实性评价(Authentic assessment)方法[1]引入《神经病学》的课堂教学,拟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出更为贴切的描述。
一、真实性评价的内涵及优势
真实性评价是一种由美国评价培训协会专家威金斯(Grant Wiggins)提出的充分体现多元化与发展性的学生评价思想,[2]它体现了一种基于构建主义的学生评价理念和方法。其不仅局限于传统的标准化测验手段,而是由多途径、非结构化学习情境中的一系列评价方法组成。[3]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考察纳入一个“真实性”任务,通过对该任务完成过程的跟踪,评判学生解决问题、交流合作、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4]与传统评价方法相比较,真实性评价方法的进行性过程可为学生能力发展的评估提供更加精确的反馈,拥有真实性、直接性、多元性、注重过程、照顾个性等多重优势。[5]《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本课程通过理论授课、临床见习和实习,使学生掌握神经病学的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技能,为将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医学能力本位课程强烈的应用实践属性迫切需要教学者建立一个有力且多层面的评价体系,而真实性评价策略则是这一需求的良好满足者。其已被证明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未来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综合知识和职业态度,从而非常适合用于临床医学等专业课程的评价。
二、案例教学法的定义与实施策略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使用真实采编或改写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仿真式教学方法。[6]教育者在课前准备中结合该课程教学目的,从现实中采编合适案例作为基本教学素材,以便在课堂上将学生引入某个特定的仿真情境中去,接着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积极讨论、探寻思考,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包括:课前案例准备阶段(案例采编或改写、教学过程规划、案例布置、课前案例学习)、课中案例教学阶段和课后作业反馈阶段。案例教学法颠覆了传统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通过教师教授令学生追求“对”或“错”答案的一元化灌输式教学模式;转而寻求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教师为辅助,引导学生在模拟真实场景中不断自主探寻,解决问题,逐步提高的构建主义教学模式。本应用探索采用真实性评价指导下的案例教学法来进行《神经病学》课程的教授。
三、真实性评价下的案例教学法应用举例
(一)课前准备
课前备课时先由本学科专任教师确定课程的教学计划及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真实性评价标准及真实性评价规则。在学生学习任务的安排上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根据每节课程的学习目标及要求,从临床病案中寻找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甚至具有疑难性的病例资料作为教学案例加工的原料。每个案例需包括基本信息、教学问题、真实性评价量表三个部分。基本信息主要包括病人的病史资料、病人主诉、体格检查结果、神经病学量表及病人心理评估等信息。教学问题由专任教师紧紧围绕当堂课的教学目的而设置,可带有混淆性,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确切掌握当堂课的理论知识,并灵活加以应用。在专任教师备课结束后,可通过召集教研室其他教师共同开会的方式来收集意见和建议并进行不断修改完善,直至达成统一意见。意见一致后,不断细化具体课堂实施细节,以完成详细设计。课前教辅人员及学生课代表等需通过网络平台或班级群等向学生发放教学资料,动员及培训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及准备工作,完成课前小组学习并填写团队学习记录,反馈给专任教师进行相应评价。以第十四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的第五节额颞叶痴呆为例,提供病例如下:男性,36 岁,主述“言语减少、行为异常1 年余”。患者于2013 年3 月始渐出现言语减少,言语表达欠佳,反应迟钝,随地便溺,常做重复搓手动作。病程中无发作性神志不清、肢体抽搐,无幻觉及妄想,无迷路,可认识家人,简单言语理解尚可。最近已无法正常经营小卖店,日常生活能力受损。MMSE 评分26/30,MoCA 评分+(16/30),额叶评定-FAB+(10/18),词语流畅性测验+9(<25 异常),神经心理评估:数字符号转换测试30 分,数字广度+(7)分,瑞氏听觉言语测试+(17)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65)分。课前准备中围绕该病例进行课堂设计及真实性评价设计,强调额颞叶痴呆为神经退行性痴呆的第三大病因,其症状以语言和行为异常为突出表现,结合病例引导学生对该患者的语言和行为异常进行辨别,得出相关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