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过年相亲记

“你努力工作,听歌阅读, 健身运动,看世界吃美食, 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和技能, 你觉得你的生活充实且美好。 但在你父母和亲戚眼里, 你不过是个还不结婚的神经病。” 万家灯火,暖意融融,春节又一次来了。大城市中的车和人越来越少,外出打拼的游子们带着尘封了一年的思乡与疲惫,穿过长长的距离,一头扎进故乡的怀抱,冲起了股股尘烟。这尘烟里带着自小到大熟悉又陌生的人情冷暖,能够在短短的七天里让你密集体验乍暖还寒,然后在假期结束时尘埃落定,等待下一年春节再次被你激起。 春节是所有中国人的情结。“回家过年”在小时候可能带着孩子气的期待与盼望,但万一回家过年的人处于适婚年龄又正逢单身,欢聚可能就会中途变成一场整个家族的批判大会。“同一故乡知根知底”、“过年假期正好有空”、“家中的单身公害须尽快解决”三大原因,共同促成了一个近些年越来越紧俏的现象——过年相亲。 小张29岁了,随着年纪渐长,每次过年回家,她都会发现自己的长相、学历、职位、能力等令她曾经引以为傲的优势,在亲戚朋友的眼中一文不值,自己身边那个隐形的“配偶”位置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她跟初恋分手之后,妈妈跟她说了好几次,“你王阿姨总问我你啥时候能结婚,我现在看见她都绕道走”,“你大姐家孩子都四岁啦,你二姑家小弟过年也把对象领回来啦”,她抵挡不住,一咬牙加入了过年回家相亲的大军。 第一个相的对象是来自同学介绍,聊到婚姻的时候,人家问她:“结婚时你家能给你什么?怎么也要一辆路虎吧?”小张家里条件一般,只好闭上嘴傻笑。第二个相的对象是亲戚一个朋友家孩子,相完回来之后,人家隐晦转达了“小张工作性质较忙,不能照顾男方,不合适”。第三个是父母托关系找的一位“重量级”,年纪大小张5岁,是个小领导,家里非常重视,让小张好好准备。两个人去看电影,对方先批评电影的宣传片不好,看了电影又批评电影拍得不好。接下来吃个饭,继续批评小张点的饮料不合他口味,批评小张不会点菜。回家之后小张向父母表达了以后不想一直挨批评,又遭到了父母的一顿批评。一直到春节假期结束,小张也没能给家里一个“交代”。 小周今年26岁,是家里的“老大难”。平时经常相亲,但没有一个女朋友超过半年。小周家里条件一般,自身外形也普通,性格平和,总的来说没有什么突出特点。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找个人结婚”,在过年回家之前,父母已经为他联系好了相亲对象。过年回来见了面,小周觉得自己这场“面试”能打70分,与女孩谈话算不上投机,但也没有冷场,吃完饭他还主动付了钱以示绅士风度。但是第二天女孩那边来了消息,说是“想找个身高180以上的”。小周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跟家里说了一声,联系好了年后的下一场相亲,然后带着家人的期盼踏上了离家的火车。 小白是做编剧的,小时候是个中二少年,与大学的女友分分合合5年,两年之前彻底分了手,今年28岁。因为一直没找女朋友,家里总是催,他考虑再三才选择回家过年。回家之后,家里人说趁着过年他回来,给他安排了一个相亲对象,初三见面。小白抗争了四天未果,在初二与家人大吵一架,怒买火车票,回了北京。 今年过年,有一段话在朋友圈里被转发了很多次:“你努力工作,听歌阅读,健身运动,看世界吃美食,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和技能,你觉得你的生活充实且美好。但在你父母和亲戚眼里,你不过是个还不结婚的神经病。”过年本应该是一家人其乐融融欢聚一堂的温暖时刻,为什么却会令“单身青年”群体感到沉重和负担?为什么人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就要因为是否单身而被分成三六九等? 都说年味儿淡了,如果大家关心身边人的问题都是飞得累不累,而不是飞得高不高,也许这些年淡去的年味儿和人情味儿,就都会回来了。 “你努力工作,听歌阅读, 健身运动,看世界吃美食, 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和技能, 你觉得你的生活充实且美好。 但在你父母和亲戚眼里, 你不过是个还不结婚的神经病。” 万家灯火,暖意融融,春节又一次来了。大城市中的车和人越来越少,外出打拼的游子们带着尘封了一年的思乡与疲惫,穿过长长的距离,一头扎进故乡的怀抱,冲起了股股尘烟。这尘烟里带着自小到大熟悉又陌生的人情冷暖,能够在短短的七天里让你密集体验乍暖还寒,然后在假期结束时尘埃落定,等待下一年春节再次被你激起。 春节是所有中国人的情结。“回家过年”在小时候可能带着孩子气的期待与盼望,但万一回家过年的人处于适婚年龄又正逢单身,欢聚可能就会中途变成一场整个家族的批判大会。“同一故乡知根知底”、“过年假期正好有空”、“家中的单身公害须尽快解决”三大原因,共同促成了一个近些年越来越紧俏的现象——过年相亲。 小张29岁了,随着年纪渐长,每次过年回家,她都会发现自己的长相、学历、职位、能力等令她曾经引以为傲的优势,在亲戚朋友的眼中一文不值,自己身边那个隐形的“配偶”位置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她跟初恋分手之后,妈妈跟她说了好几次,“你王阿姨总问我你啥时候能结婚,我现在看见她都绕道走”,“你大姐家孩子都四岁啦,你二姑家小弟过年也把对象领回来啦”,她抵挡不住,一咬牙加入了过年回家相亲的大军。 第一个相的对象是来自同学介绍,聊到婚姻的时候,人家问她:“结婚时你家能给你什么?怎么也要一辆路虎吧?”小张家里条件一般,只好闭上嘴傻笑。第二个相的对象是亲戚一个朋友家孩子,相完回来之后,人家隐晦转达了“小张工作性质较忙,不能照顾男方,不合适”。第三个是父母托关系找的一位“重量级”,年纪大小张5岁,是个小领导,家里非常重视,让小张好好准备。两个人去看电影,对方先批评电影的宣传片不好,看了电影又批评电影拍得不好。接下来吃个饭,继续批评小张点的饮料不合他口味,批评小张不会点菜。回家之后小张向父母表达了以后不想一直挨批评,又遭到了父母的一顿批评。一直到春节假期结束,小张也没能给家里一个“交代”。 小周今年26岁,是家里的“老大难”。平时经常相亲,但没有一个女朋友超过半年。小周家里条件一般,自身外形也普通,性格平和,总的来说没有什么突出特点。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找个人结婚”,在过年回家之前,父母已经为他联系好了相亲对象。过年回来见了面,小周觉得自己这场“面试”能打70分,与女孩谈话算不上投机,但也没有冷场,吃完饭他还主动付了钱以示绅士风度。但是第二天女孩那边来了消息,说是“想找个身高180以上的”。小周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跟家里说了一声,联系好了年后的下一场相亲,然后带着家人的期盼踏上了离家的火车。 小白是做编剧的,小时候是个中二少年,与大学的女友分分合合5年,两年之前彻底分了手,今年28岁。因为一直没找女朋友,家里总是催,他考虑再三才选择回家过年。回家之后,家里人说趁着过年他回来,给他安排了一个相亲对象,初三见面。小白抗争了四天未果,在初二与家人大吵一架,怒买火车票,回了北京。 今年过年,有一段话在朋友圈里被转发了很多次:“你努力工作,听歌阅读,健身运动,看世界吃美食,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和技能,你觉得你的生活充实且美好。但在你父母和亲戚眼里,你不过是个还不结婚的神经病。”过年本应该是一家人其乐融融欢聚一堂的温暖时刻,为什么却会令“单身青年”群体感到沉重和负担?为什么人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就要因为是否单身而被分成三六九等? 都说年味儿淡了,如果大家关心身边人的问题都是飞得累不累,而不是飞得高不高,也许这些年淡去的年味儿和人情味儿,就都会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