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推敲

阅读季·中华传统故事

唐朝有一位叫贾岛的诗人。一天傍晚,他骑驴来到郊外,看着归巢的鸟儿、清澈的池水、美丽的晚霞,不由得诗兴大发,念出了“鸟宿池边树”。再往前走,又见到一座寺庙,他想:既然鸟儿归巢了,那么和尚也该回庙了。于是又念出下一句“僧推月下门”。可又一想,此时天色已晚,庙门是要插上的,怎能推开呢?还是让和尚敲门吧。是用“推”好呢,还是用“敲”好呢?想了又想,还是定不下来。于是,他骑在驴上,伸出手来,比划着“推”和“敲”的动作。路上的人看到他那可笑的样子,还以为他有神经病呢。

这时,大文学家韩愈坐的马车正路过这儿。贾岛因为专心思考,差点儿和韩愈的马车相撞。韩愈问:“你在想什么呢?”贾岛就把作诗的经过说了。

韩愈听后,深为他创作的严肃认真态度所感动,就和贾岛一起“推敲”起来。思考了一会儿,韩愈说:“还是用‘敲’好。你想,夜深人静,月明星稀,和尚归来,‘咚咚’敲门,静中有动,多么富有诗意呀!”

贾岛听了很高兴,于是选用了“敲”字。

后来,人们就用“推敲”来形容修改文章时字斟句酌的认真态度。

阅读季·中华传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