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基于PACS的CBL教学结合翻转课堂在神经病学见习

临床见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将临床实践理论学习相结合的重要过程。而神经病学是建立在多门基础学科之上的临床学科,其解剖结构复杂、内容繁多且抽象,以至于许多医学生对于神经病学见习存在恐惧心理。传统的见习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与临床技能的培养。因此,探索基于PACS的CBL教学结合翻转课堂应用于神经病学见习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见习的徐州医科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60名为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对照方法,将60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两组学生年龄、性别、神经病学理论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三)教学实施

1.实验组采用基于PACS的CBL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法。①带教老师至少提前1周把脑梗死的教学视频发布到神经内科微信学习平台,内容包括脑梗死的病因及分类;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脑梗死的诊断标准;脑梗死的治疗原则。让学生结合教材预先学习,熟悉神经解剖结构,提出难点问题。②临床见习时,带教老师由典型病例导入学习内容要点,应用PACS调取患者的头颅CT、MRI+MRA等影像资料,熟悉中枢神经解剖结构,掌握脑梗死在影像学的特点,进一步巩固理论学习。③学生采集病史及神经系统查体,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结合影像学资料进行病例分析,提出诊疗方案。④带教老师引导学生将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过渡到脑梗死教学中重点和难点。最后由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教师给予点评。

2.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根据教学大纲,理论知识点以PPT形式讲授,操作由带教老师示范神经系统查体。

(四)教学效果评价

1.神经病学理论考核。见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考核。从脑梗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五方面考核学生神经病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总分100分),每方面占20分。

2.问卷调查。见习结束后,向两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教学满意度评价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和教学效果程度。

(五)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二)基础理论考核

实验组学生基础理论考核成绩(86.)分,对照组成绩(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5)。

(二)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发放60份问卷,回收率100%,且均为有效问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满意率66.7%(20/30),对照组满意率40.0%(12/30),学生对实验组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0.05)。

(三)两组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主观认知评价

实验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习兴趣、采集病史能力、临床思维培养、增强从医信心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神经病学临床见习两组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主观认知比较(分,±s)

三、讨论

神经病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需要具备良好的神经解剖、神经病理和神经生理等理论基础。对于初次学习的医学生来说,其内容复杂、抽象、难以理解,易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而传统的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仍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为主,它以教师为主体,以讲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全程灌输式教学,学生普遍反映效果欠佳。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临床教学效果迫在眉睫。

CBL是以典型病例讨论为内容,学生将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1]。在临床教学中,典型的病例其实就是最生动的教材。CBL教学法围绕具体问题和典型病例,结合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知识,使学生“身临其境”,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有助于其临床思维的形成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而翻转课堂利用“微视频”等形式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2]。研究发现[3],CBL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临床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