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课程思政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与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新时代高校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由于神经系统疾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2],神经病学已成为高等医学院校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学中将思政课与神经病学相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立体化育人体系,是神经病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要求,也是提升医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途径[3]。

1 神经病学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

医学生的培养不同于其他专业,医学生成为医生这一职业后所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会对生命敬畏,对患者的仁心,才会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这就要求在学生阶段就要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4]。神经病学作为一门专业的临床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逻辑性及实践性,学生在接触神经病学这门学科时,普遍觉得课程的内容抽象复杂,学习困难,对神经解剖基础要求高,在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掌握理论知识后又容易遗忘,教师的“教书”虽然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了网络教学、PBL、TBL 等多种教学模式,也不断钻研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但往往只关注本学科涉及的知识,却忽略了“育人”,即思政教育,学生缺乏对价值观、生命及责任的认识,致使得医学生对人生价值、职业责任不清,学习目标不完善,失去了学习自主性及积极性,最终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5]。目前神经系统疾病超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越来越引发社会的关注,这就要求一名合格医生首先要有有高度的责任心、敬畏心及使命感,才能更好依靠专业技能服务人民;另一方面,当前医患矛盾突出,很多医学生受此影响,还未迈入救死扶伤的第一线,就失去作为医生的信心及职业荣誉感,对医生这个特殊职业持观望态度,缺乏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决心及理想。实际上医患矛盾很大程度上集中在医患沟通环节,这也是课程思政中要解决的问题。重视“育人”,让学生树立起信心及责任心,方能让学生专注于医学知识的学习。因此,在神经病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学习意义重大,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对医学生专业知识的提升及思想道德的升华均有重要作用。

2 神经病学课程思政的实施

2.1 强化对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完善思政教育的教学保障

首先是医学院校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组织教师学习新时代下思政教育的内容,转变教师只重视专业教育的理念,让教师在重视专业课教学的同时,确保将思政教育放在首位,融入专业课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将思政教育纳入教学管理中,形成制度及完善监督机制。为调动教师积极性,设置专门的思政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将思政教育经费纳入到教学预算中,确保思政教育的全面开展。

2.2 加强团队思政建设能力

神经病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团队始终要注重内涵建设,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发展为保障,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团队要求教师要有融入思政教育的理念和态度,自觉研究党的方针政策及基本理论,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6]。同时,教学团队也不断强化对师德师风的评价,专门设立了思政教育方面的奖励,从物质与精神方面激励教师积极开展思政建设。组织教师学习,通过集体备课、示范授课、试讲等方式学会运用神经病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一支教学科研医疗经验丰富、职业道德素养高标准、团结务实的教学团队。

2.3 制定课程思政目标

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决定了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在具体培养中,不仅是要将精湛的医术教授给医学生,更要培育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事业接班人,推动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样,神经病学的课程学习,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目标,思政目标的制定与落实尤为重要。神经病学的课程思政目标要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以博爱、尊重、同情之心帮助患者,以平等、公正之心服务社会。遵守医疗行业的基本法律法规,坚守医疗职业道德,尊重患者,培养良好医患沟通能力,理解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以人为本,救死扶伤[7]。